中國鐵路業
- 配套講稿:
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,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。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。
- 特殊限制:
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、國徽等圖片,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,禁止商用。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。
- 關 鍵 詞:
- 火車站 PPT 中國鐵路 ppt
- 資源描述:
-
《中國鐵路業》由會員分享,可在線閱讀,更多相關《中國鐵路業(34頁珍藏版)》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。
1、謝謝 觀賞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2.對于鐵路運輸業務有較高關聯度的公路運輸、內河航運、海運、港口運輸業務,形成戰略聯盟關系,可以使其由競爭者轉為合作者,共同出資建設運輸線路,并獲得長期的投資效應。 3.對鐵路運輸業務的長期用戶,應鼓勵其成為鐵路建設的主資者之一,從長遠來看,這些外部投資主體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。 4.對外國的資本,有選擇地使其進入中國鐵路業,讓其參股鐵路設施建設,政府可在投資及稅收方面給予其優惠的待遇 。 (五)引入戰略投資者 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進行鐵路業的基礎設施建設,政府
2、可考慮吸引鐵路系統外部的資本進入鐵路。但政府應該加大對他們的激勵,以保證這些外部投資者能從鐵路業中獲得正常的回報和經濟效益,形成一個“雙贏”的局面。具體有以下措施: 1.對大宗貨物運輸線路的建設,可以先吸收大用戶的資本,使其成為該段鐵路的股東之一,不僅可以減免其今后的運費,還可以使其長期獲取穩定的回報。這類大用戶主要是煤炭業、冶金業和各種大型企業,他們都是鐵路大宗貨物運輸穩定的用戶,對鐵路貨運的需求很大。 (四)破除壟斷 鐵道部應打破獨家壟斷經營的格局,消除行政性壟斷的非效率。我國鐵路應根據中國的國情、路網的結構和客貨流特點在不同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引入競爭,而且在可以引入競爭的部分,要盡量實現充
3、分的競爭。在鐵路系統內部引入競爭的途徑主要有兩種:一是在客貨運輸領域引入競爭,即一國鐵路路網由一個公司統一經營,但向不同的客貨運輸公司開放,在同一路徑形成不同經營者之間的競爭。二是既有不同鐵路公司之間平行路徑的競爭,也有在同一鐵路公司的同一路徑上,以開放通路權的方式而形成的不同鐵路公司之間的競爭。 3.合并運價和其它收費項目,簡化運價表現形式。將鐵路運輸中發生的各項運費、雜費、附加費等多種價目,盡可能并人運營價格或合并為一個價目,使托運人能一眼看明白運費多少。不能合并的也應一次核清,避免過一道手續收次甚至幾次費的情況,提高運價透明度。 4.理順運價體系,簡化運價結構。首先,應將鐵路建設基金并入
4、運營價格,即根據鐵路承運不同貨種的運輸成本、積載條件、承受能力等,將鐵路建設基金分攤到貨物運營價格中,使貨物運價成為名符其實的統一運價,將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有機地聯系起來。鐵路建設不直接依靠建設基金,而通過由于建設基金并入運營價格參與盈虧計算而增加的運營利潤,吸引社會各方面投資,解決鐵路建設資金問題 (三)定價方面 1.逐步減少國家對客運票價定價規定的范圍,只用一些特定的條款以及條件來規定平均票價或幾種特殊票價。除了上述的幾種由國家規定的平均票價或特殊票價外,中國鐵路可以根據調整的條款和條件,根據市場需求確定較高和較低的票價標準。 2.根據具體的貨運要求制定更為細致的條款和條件以及預制相適
5、應的更加多樣的貨運價格。 (二)加強對成本的控制和考核 實行獨立核算,加強成本監審,提高政府制定價格的科學性和透明度。制定鐵路運價管理辦法和成本監審辦法很重要,以法律手段明確哪些成本項目是合理的,哪些是不合理的,哪些可以作為定價依據,哪些不能作為定價依據,使政府定價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之上,真實反映運輸價值 三、解決方案 (一) .政企分開 鐵路政企分開有兩方面的工作:首先,鐵道部門應明確自身的政府職能,使其從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門向適應市場經濟的專業規制機構過渡,回歸至宏觀調控的職能范圍,主要是統一組織、指揮、協調全路運輸生產方面的職能,包括:制定鐵路行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法規,檢查監督運輸安全與服
6、務質量;制定運輸市場準入原則及有關市場規劃。同時,政府應大力度地削減行政性審批權。其次,鐵道部應將鐵路運輸企業本來具有的權利予以歸還,讓市場主體自由進出,自主決策,自負盈虧,使鐵路運輸企業轉型為規范的法人實體與市場主體,并擁有法人財產及相應的法人財產權,這有利于提高鐵路運輸企業的積極性,增強其活力。目前已經進行了這一措施,具體效果可能得看日后的執行狀況。 (五)市場型投融資機制 鐵路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缺口是巨大的。中國鐵路原有運能不足和運輸質量低下與投資不足有密切關系。雖然局部地區鐵路支線存在著能力萎靡現象,但總體上講,鐵路運輸處于緊張狀態,需要通過社會渠道大量的募集資金,解決鐵路投融資不足
7、的現狀。 3.定價基礎不明,定價機制混亂 (1).對鐵路運輸成本缺乏深入研究,存在經濟效率不高等壟斷性行業的通病。鐵路運輸只有總成本,貨運成本與客運成本的分攤缺乏客觀標準,在很大程度上依主觀判斷或作大致估計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定調價的科學性。對成本合理性缺乏科學分析,只能依據實際財務成本。 (2).貨運價格人為的劃分為營運價格和基金兩部分,指定專門用途,不僅使鐵路部門無法統籌合理安排鐵路運營、建設資金,而且削弱了鐵路建設融資能力。 2.改革運價形成機制 進入 90年代后,鐵路運價改革的重點是探索建立具有一定靈活性的多元化運價體系,以便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。如: 1993年,對鄭武電氣化鐵路
8、和大秦鐵路分別實行了新路新價; 1992年,全路全列新型空調客車票價上漲50,實行優質優價; 1993年春運期間,對部分熱線實行季節浮動價;對合資鐵路則普遍實行特殊運價 .又如 1984年,廣深公司成立后,國家批準其客貨運價可在統一運價基礎上上下浮動 50, 1996年廣深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后,國家又批準其普通客貨運價可以在原基礎上再上下浮動 50;準高速列車客運運價由公司根據市場情況自主定價,報國務院物價管理部門備案等。 1.運價調整 為了回收鐵路建設和運輸服務的成本,促進鐵路的發展,從 1983年起,國家對鐵路運價進行了多次調整,使鐵路運價總水平有所提高,運價結構有所改善。如: 198
9、3年,貨運運價每噸公里上調 3厘; 1985年,對客貨短途運輸增收附加費; 1989年,客運運價上調 112; 1990年,貨運運價每噸公里上調 5厘等。 (四)政府對鐵路運價的管制 由于鐵路具有一定的自然壟斷性,國家賦予了鐵道部門獨家經營的權利;同時,對鐵路的運價也采取了直接規制的辦法。長期以來,全國鐵路一直實行統一運價,運價水平偏低,運價結構單一。改革開放后,隨著全國范圍內的價格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,政府對鐵路運價的規制制也發生了一些變化。 3.中央與地方的分工與權責不明晰,重復管理。鐵路企業具有二級法人制,即鐵路局和鐵路分局。二級法人重疊,管理重復,權責不清,相互之間協調很困難,且都沒有實
10、質上的自主權,都不能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。 2.多頭管理,產權主體不明確。對鐵路具有不同控制權的政府部門包括鐵道部、計委、財政部和物價局,其中計委和財政部的控制顯然與鐵路的國家所有密切相關。 鐵道部 (三)鐵路運輸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不合理 1.鐵道部既是全國鐵路的行業主管部門,同時又直接經營管理國家鐵路運輸企業,并對國家鐵路工業、建筑施工和物資供銷等鐵路非運輸企業實行統一計劃管理;既具有國有資產的監督者和管理者的身份,同時又是國有資產的經營者,并負責全路運輸的統一調度指揮,對全路貨車實施統一管理和運用,職責混亂。 鐵路業講規模效應,對資金的需求很大,再加上鐵路業的投資與回報時間較長
展開閱讀全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