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2對發酵的影響
- 配套講稿:
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,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。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。
- 特殊限制:
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、國徽等圖片,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,禁止商用。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。
- 關 鍵 詞:
- CO2的影響
- 資源描述:
-
《co2對發酵的影響》由會員分享,可在線閱讀,更多相關《co2對發酵的影響(56頁珍藏版)》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。
1、6.2.7 二氧化碳對發酵的影響 及其控制 (1) 二氧化碳對發酵的影響 CO2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,同時也是某些合成代謝 的一種基質,它是細胞代謝的重要指標。 CO2的抑制作用 影響菌體生長、形態及產物合成 高濃度的CO2會影響產黃青霉的菌絲形態。 大多數微生物適應低CO2濃度(0.020.04%體積分數 )。當尾氣CO2濃度高于4%時微生物的糖代謝與呼吸速 率下降。 CO2對細胞的作用機制: CO2 主要作用在細胞膜的脂肪酸核心部位 影響磷脂的親水頭部帶電荷的表面及細 胞膜表面上的蛋白質 當細胞膜的脂質相中CO2濃度達到一臨界 值時,膜的流動性及表面電荷密度發生變化。 這將導致膜對許多基質的
2、運輸受阻,影響了細 胞膜的運輸效率,使細胞處于“麻醉”狀態,生 長受抑制,形態發生變化。 (2) 呼吸商與發酵的關系 呼吸商: RQ值可以反映菌體的代謝情況,例如酵母培養過程: RQ=1 糖代謝走有氧分解代謝途徑,僅供生長、無產物形成 ; RQ1.1 走EMP途徑,生成乙醇; RQ=0.93 生成檸檬酸; RQ0.7 生成的乙醇被當作基質再利用。 菌體在利用不同基質時,其RQ值也不 同; 在抗生素發酵中在生長、維持和產物 形成階段的RQ值也不一樣。 (3) 二氧化碳濃度的控制 發酵液中CO2濃度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, 如細胞的呼吸強度、發酵液的流變學特性、 通氣攪拌程度、罐壓大小和設備規模等。值
3、 得注意的是,罐內的CO2分壓是液體深度的函 數。 CO2濃度的控制:根據其對發酵的促進或 抑制作用,通過調節通氣量和攪拌速率,提 高或降低其濃度。 6.2.8 加糖、補料對發酵的影響 及其控制 分批發酵常因配方中的糖量過多造成細胞生 長過旺,供氧不足。解決這個問題可在發酵過程 中加糖和補料。補料的作用是及時供給菌合成產 物的需要。通過補料控制可解除抑制:基質過濃 的抑制、產物的反饋抑制以及分解代謝物的抑 制。從而調節菌體的呼吸,以免培養過程受氧的 限制。P185 補料的策略: 一次性大量:操作簡便,但會造成發酵液瞬時大 量稀釋,擾亂菌的生理代謝,難于將過程控制在最 適合于生產的狀態; 多次少
4、量:麻煩些,但更合理; 連續流加:快速、恒速、指數和變速流加。 流加操作控制系統又分為有反饋控制和無反饋控制兩類 在反饋控制操作中: 非直接法:溶氧、呼吸商、排氣 中的CO2、代謝產物的濃度; 直接法:限制性營養物的濃度(氮源、碳 源、碳氮比) (由于缺乏直接測量的傳感器,此法受限制) 補料應注意的問題 、料液配比要適當 、加強無菌觀念 、經濟核算,節約糧食 、培養基的碳、氮要平衡 必須選擇恰當的反饋控制參數,以及了解這 些參數對微生物代謝、菌體生長、基質利用以及 產物形成之間的關系。 采用最優的補料程序也是依賴于比生長曲線 、形態、產物形成速率及發酵的初始條件等情況 。 優化補料速度也是補料
5、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。 因為養分和前體需要維持適當的濃度,而它們則以 不同速被消耗,所以,補料速度要根據微生物對營 養等的消耗速度及所設定的培養液中最低維持濃度 而定。 補料的原則:就在于控制微生物的中間代謝 ,使之向著有利于產物積累的方向發展。 補料的內容和補料時機,都是根據菌的生長代 謝、生物合成規律進行調節控制,但大多數都根據 經驗進行。 經驗表明,在最適補料條件下,能正確控制菌 體量的增加和糖的消耗,獲得較好的效果。 6.3 泡沫對發酵的影響及控制 6.3.1 發酵過程中泡沫的產生 (1)由外界引進的氣流被機械地分散形成 (2)由發酵過程產生的氣體聚結生成的發酵泡沫 (3)發酵液中糖、蛋
6、白質和代謝物等的存在起到 加強或穩定泡沫的作用 泡沫產生的原因 (1)通氣、攪拌的劇烈程度 (2)培養基所用原材料性質: 蛋白質原料如蛋白胨、玉米漿、花生 餅粉、黃豆餅干粉、酵母粉和糖蜜等 是主要的發泡物質。培養基中蛋白質 含量越多,發酵液的粘度也越大,越 容易起泡,泡沫多而且持久穩定。 另外 ,培養基的滅菌方法、滅菌溫度 和時間也會影響到培養基成分的變化 ,從而影響培養基的起泡能力。 泡沫消長的影響因素: 6.3.2 泡沫對發酵的危害 (1)使發酵罐的裝填系數減少 (2)造成大量逃液,導致產物損失 (3)增加了染菌的機會 (4)增加了菌群的非均一性 (5)消泡劑的加入給提取工序帶來困難 6.
7、3.3 發酵過程中泡沫的控制 機械消沫 化學消沫(消沫劑消沫) (1)機械消沫 原理:利用物理作用,靠機械的強烈振動或壓 力的變化促使泡沫破碎。 優點:節省原材料,不會增加下游工段的負擔 ,減少染雜菌。 缺點:效率不高(作為消沫的輔助方法),不 能從根本上消除泡沫成因。 例如:耙式消泡槳裝在發酵罐的攪拌軸上,槳上的齒面 略高于液面,靠軸的旋轉帶動來打碎泡沫,起到消泡的 作用。 罐內機械消沫 罐內機械消沫 通過噴頭將含氣泡的 培養液噴向轉向板, 使其破裂,然后再流 回發酵罐。 罐外機械消沫 (2)化學消沫 化學消沫的機理:化學消沫劑是表面活性劑 。一般好的消沫劑應同時具備降低液膜的機械 強度和表
8、面粘度這兩種性能。 常用的消沫劑(溶解度較小、分散性較差的 高分子化合物): a)天然油脂類:玉米油、豆油、菜油及豬油等 b)高級醇類:十八醇、聚二醇等 c)聚醚類:聚氧丙烯甘油(GP)、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(“ 泡敵”)(GPE)等P187 d)硅酮類: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衍生物 e)氟化烷烴 消泡劑多數是溶解度小、分散性不十分好的高 分子化合物,所以在使用時,要考慮如何降低它的 黏度和提高它的分散性,來增強它們的消泡效果。 使用的增效方法有: a) 機械分散、或借助分散劑 b) 與載體一起使用 c) 多種消沫劑并用 d) 利用乳化劑增強消沫劑的消沫作用 (2)化學消沫 6.4 發酵染菌的防治及
9、處理 染菌是發酵生產中的一個致命弱點,輕者 影響了生產產品的收率和產品質量,重者會導 致“倒罐”,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。 目前:提高生產技術水平,盡可能防止發酵染菌的 發生,而且一旦發生染菌,要能盡快找出其污染的 原因,并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,把發酵染菌造成的 損失降低到最小。 6.4.1 染菌的途徑分析 種子包括進罐前菌種室階段出問題 培養基的配制和滅菌不徹底 設備上特別是空氣除菌不徹底和過程控制 操作上的疏漏 連續攪拌 供給無菌空氣、排放多余空氣 多次添加消沫劑、補充培養基 定時取樣分析 6.4.2 染菌的判斷和防治 鏡檢 無菌試驗 一些狀態參數,如溶氧變化、排氣中的CO2含 量等 異?,F象,
展開閱讀全文
